专业号

甘肃省森林旅游概况

一、旅游发展历程

甘肃省的森林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,1984年在永登县连城林区的吐鲁沟开辟了全省第一个森林风景旅游区——森林公园,森林旅游景区建设开始起步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逐步发展成为林业的支柱产业。森林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,已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甘肃省的森林旅游又是以森林公园的形式为绝对主体。目前,甘肃省共建立森林公园91处,其中:国家级森林公园22处,省级森林公园69处,总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9%。91处森林公园涉及全省12个市(州)的53个县(区),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,以省级森林公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。其他的森林旅游景区诸如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、沙漠旅游区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、野生动植物园、狩猎场等在省内也有一定分布。这些森林旅游景区囊括了甘肃不同地域森林资源中的精华,形成了具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自然景观、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建设体系。

二、资源现状

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,与各种地貌资源、水文资源、生物资源、天象资源、人文资源等自然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风景资源。甘肃地域辽阔,历史悠久,气候多样,森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,许多具有游览观光价值的景点,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,通过开发利用,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,这是甘肃建设森林旅游景区发展森林旅游的基础条件。

山景

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、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,境内高山、高原、河谷、盆地、丘陵、平原、沙漠、戈壁等地貌兼而有之,是一个多山、多沙的高原省份。阿尔金山以近东西方向深入甘肃西部;巍峨的祁连山以西北向东南延伸;西秦岭山地以数条东西向的山脉盘踞在陇南地区;六盘山纵贯甘肃东部,成为陇东、陇西的分界线。阿尔金山、祁连山、阿尼玛卿山、西倾山、岷山、子午岭、六盘山、秦岭等主要名山,构成了众多的山景、洞穴、象形山石、冰川雪山等景点。

西部祁连山地山势峻峭巍峨,雪山林立,陡峭挺拔,形成了著名的“七一”冰川。冰川雪山、森林、草地、河流、田园梯次分布,景色绚丽,是科研、探险、旅游的理想场所;南部山区的岷山、迭山,山石奇异,色泽鲜丽,原始森林、草地有规律的分布其间,是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;东部的关山、子午岭森林资源丰富,山脉蜿蜒延伸,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文化、军事古迹,自然与人文资源和谐相依,展示着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壮美画卷。甘肃省的各大名山,象形景观丰富,景色绮丽。

水景

甘肃省分属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,黄河干流、洮河、大夏河、泾河、渭河,白龙江、西汉水、嘉陵江,疏勒河、党河、黑河、石羊河及其支流十余条,穿流于崇山峻岭,万顷良田之间,形成了风景秀丽的瀑布、跌坎等水景资源。

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—黄河,流进流出,九曲回还,时时刻刻呵护着陇原儿女,甘肃境内的黄河区段,是进行科考、旅游、漂流的适宜区段;刘家峡、盐锅峡、碧口等水库,具有江河大坝奇观,呈现出“高原平湖”的壮丽景观;黄河一级支流—洮河,具有流光溢彩的“洮河流珠”奇景;风景秀丽的兴隆山、贵清山、大河坝、巴家咀森林公园山水相间,森林奇秘,谷底林海叠浪,涧峡水声如鼓;形态各异的瀑布、种类繁多的泉水、琳琅满目的温泉,异彩缤纷;三峡、天池、曲溪水光湖色,在森林的怀抱中更显秀丽多姿。

森林草原

甘肃气候类型多样,森林植被复杂。自南向北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暖温带落叶阔叶林、针叶林、阔叶混交林,寒温带针叶林,干旱荒漠植被及草原植被。林相结构多样,四季景色各异。野生植物丰富,据调查,野生植物约4000种,其中被子植物约3700种,裸子植物45种,蕨类植物190种。在人迹罕到之处,尚保存一些珍贵植物种类或古老残遗植物。如珙桐、香果树、连香树、水青树、杜仲、垂枝云杉(麦吊杉)、金钱槭、山白树、透骨草、星叶草、独叶草、五福花等。这些植物在科研或经济上有它特殊的价值和观赏性。分布于甘肃境内,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有37种,为西北各省区保护植物种类较多的省份。我国特有属190属左右,在甘肃森林中分布的29属,其中有的是单种属。如文冠果、山拐枣属、华桔竹属、长果升麻属、马蹄香属、山白树属、羽叶点地梅属、串果藤属、金钱槭属、香果树属等。特有种数量亦较多,在森林组成中占有重要作用的树种,如青海云杉、粗皮云杉、紫果云杉、青杄等。全省森林主要分布在白龙江、洮河、子午岭、关山、西秦岭、大夏河、祁连山、马啣山、康南及其它林区。

西部祁连山以青海云杉为主,中部山区具有“绿色明珠”之称的兴隆山、吐鲁沟、寿鹿山等森林公园,区内主要分布有冷杉、云杉、红桦、白桦、杜鹃、箭竹、苔藓、草本等植被,是我省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。子午岭、关山、西秦岭林区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,植物种类繁多,景色四季变化明显。

甘肃省地境跨度大,地域长,地貌差异大,气候多样,兼有东部季风、青藏高原、蒙新高原三大自然区的特点,具有亚热带、暖温带、寒温带及高寒带山地等多种气候类型,各地的自然环境迥异,形成了多种的自然景观。甘南草原是我国著名的6大牧区之一,天水放马滩是秦始皇“六国灭,四海一” 一统中原,雄霸天下的战略要地。焉支山下马营滩是汉王朝“乘万骑,逐匈奴”横扫千军,收复河西的主战场。

大漠风光

甘肃地域广大,草地、沙漠、戈壁广为分布,草地宽广、水草丰美,河西走廊,荒漠连片,人烟稀少,却能领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园”的塞外风光。有融大漠风光、特色林果为一体的武威市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景观旅游区,敦煌市阳关沙漠森林公园,张掖市黑河森林公园。

古树名木

甘肃古树资源丰富,常见于古城重镇、寺院古刹、庙宇庭院、古建筑群或交通要道的林旁路边,尤以“羲皇故里”、蜀道要塞、丝绸之路及天水、武都、兰州、武威等历史文化名城居多。

据调查,全省古树种达30余种,分属19科27属,主要有翠绿滴珠的漳县贵清山紫果云杉(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);苍翠劲秀的榆中兴隆山青杄(兴隆山森林公园);俗称“康松”的平凉崆峒山油松(太统森林公园);美名“柏抱茶”的天水南山古柏(小陇山麦积国家森林公园);相传为明代康多活佛栽植的天险腊子口岷江柏(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);树龄千年称为“唐柏”的崆峒山古圆柏(太统森林公园);老态龙钟的崇信铜城古槐(五龙山森林公园),树龄2000年左右,侃称槐树之首。此外,还有武威张清堡古槐、天水甘泉的“双玉兰”等。

珍禽异兽

在多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,甘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、资源丰富,有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。据调查资料统计,脊椎动物有790个种和亚种,其中:鱼类80种,两栖类23种,爬行类47种,鸟类500种,兽类140种。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90多种,主要有:

一级保护动物:金丝猴、大熊猫、云豹、金钱豹、雪豹、野驴、野骆驼、白唇鹿、梅花鹿、野牦牛、羚羊、北山羊、黑鹳、金雕、胡兀鹫、玉带海雕、白肩雕、白尾海雕、绿尾虹雉、白鹤、黑颈鹤、斑尾榛鸡、林麝。

二级保护动物:猕猴、短尾猴、黑熊、棕熊、马熊、石貂、水獭、大灵猫、豹猫、兔狲、金猫、白臀鹿、毛冠鹿、鹅喉羚、原羚、鬣羚、斑羚、盘羊、黄羊、白琵鹭、鸳鸯、天鹅、游隼、红腹锦鸡、蓝马鸡、高山雪鸡、藏雪鸡、勺鸡、蓑羽鹤、灰鹤、血雉、白冠长尾雉、红腹角雉、大鲵。

文化古迹

甘肃历史悠久,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。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,并造文字,创历法,开创人类文明之先河。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公里,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珍宝。以丝路文化、远古始祖文化、黄河文化、三国文化、长城文化为代表,文明古迹有石窟寺庙、长城关隘、塔碑楼阁、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。森林旅游景区内主要分布有周祖遗迹、天下道家第一名山崆峒山(太统——崆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),建于北魏时期的石窟—庄浪云崖寺(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),道、佛合一的石窟寺庙仙人崖(小陇山麦积国家森林公园),佛道合一岷州“小崆峒”遮阳山(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),陇中小华山漳县贵清山(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),渭河第一桥灞陵桥(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),摩崖石刻西峡颂(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),花儿之都莲花山(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),河州八景之一松鸣岩(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),,天马落地之处马蹄寺(马蹄寺森林公园),名扬千古的古阳关遗址(阳光沙漠森林公园)。

军事古迹

甘肃历史文化悠久,军事古迹众多,森林旅游景区内主要分布主要有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,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——祁山堡;薛仁贵征西兵困之城——锁阳城;名扬天下的街亭;宋朝杨家将镇守的关口——三关口。

铁木尔兵败铁木山,红军神兵天降腊子口,红军胜利会师会师楼。

民族风情

甘肃有45个民族,是一个多民族省份,居住在森林旅游景区周边的少数民族,有各自独特的居住、服饰、婚姻、信仰、饮食、文化、舞蹈等习俗,特别是东乡族、裕固族、保安族仅在甘肃居住。甘南草原的藏族“香浪节”,每年公历7、8月间,在甘南草原举办为期1月的藏族民间郊游、娱乐活动(合作森林公园)。以回族为主的“花儿会”(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、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),每年在公历的6、7月间在松鸣岩、莲花山举行规模宏大的郊游、对唱“花儿”活动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人(马蹄寺森林公园)热情好客、民风淳朴。

在森林旅游景区内,各民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,如藏族的酥油茶、藏包、糌粑,裕固族、回族的手抓羊肉、烤全羊,平凉奶汤葫芦头,烤小猪,临夏酿皮子,民勤沙米凉粉,静宁烧鸡、锅盔,兰州清汤牛肉面、浆水面、千层牛肉饼,陇西四绝(火腿、蝴蝶肉、腊羊肉、腌驴肉)等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5067984号-35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